人类文明诞生以来,如何记录储存信息,成了着重要点。
人类记忆过程主要由识记,保持和回忆三个环节组成,人类的信息记忆主要依赖于对原始信息的识别和回忆再认。
而两者之间还需要克服遗忘。
但由于生物记忆的相对短暂性,寻求生物体之外的信息存储方式成了重要手段。
存储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和传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,而存储方式和技术,随之时代的发展不断进步。
在原始社会,人类采用了结绳记事的方式,这是当时其中一种信息存储方法,还有雕刻方式,将信息留在石头、龟甲等坚硬的物体表面,这些原始方式对于信息记录的能力非常有限,只有少量的内容流传至今,而这些只言片语,也成为了研究考古的重要数据。
随着社会进步,人类开始在陶器、竹简、绢帛、等物体表面记录信息。
公元前202年-8年,造纸术的面世,让信息记录有了革命性的进步。
人类的文明和传播被最大限度地记录和保留。
而近代,告别以前更多的人手工记录,开始了自动化的尝试。
机器开始成为重要的信息存储介质。
1725年的法国人布乔发明穿孔卡,用于控制、并绘制图案;
18世纪末期到19世纪后期,穿孔磁带和穿孔卡片被广泛应用于”程序化“的工业机器;
1890年,赫尔曼·霍尔瑞斯设计了数组圆孔阵列原型,1896年,赫尔曼·霍尔瑞
成立制表机公司,这就是IBM公司的前身。
1928年,德国德雷斯诺工程师Fritz Pfleumer 发明了“会发声的纸”——录音磁带。
随着纸条磁带的设计提出了复合材料式双层磁带结构,根本上提高磁带的机械强度,
实现真正磁带,1951年被正式运用于计算机。
现代的存储技术,在更新的产品浪潮中,系统内存的更高速、更节能,成了核心追求。
而在现在,数据存储量的爆炸式增长,尤其是人工智能、云计算等技术的推动,现代人对于数据信息的需求更为严苛。
我们可以看到,数据在远古就已经成为重要的信息研究目标,在现代,发达国家的信息数据已经成为国家战略,针对个人、办公,甚至更大面积的数据要求,如何快速稳定的存储和处理这些大量的数据,已经成为一个难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