两会代表委员、产业专家、公司高管畅谈“新基建”
3月5日,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就“扩大有效投资”指出,继续支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工程,推进“两新一重”建设,实施一批交通、能源、水利等重大工程项目,建设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,发展现代物流体系。
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在3月8日明确表示,在新型基础设施方面,今年将出台“十四五”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,大力发展数字经济,拓展5G应用,加快工业互联网、数据中心的建设。
在去年全国两会上,“新基建”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。随后,工信部赛迪智库在《“新基建”发展白皮书》中具体给出了七大领域。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提“新基建”,让包括资本市场投资者在内的社会各方对“新基建”有了更多期待。
近日,《证券日报》记者着重就“新基建”中的5G、人工智能、大数据中心、光伏、充电桩等被市场热议的五大领域,采访两会代表委员、产业专家、公司高管,请他们对正在崭露头角的“新基建”在稳增长、调结构、惠民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,以及未来发展路径等,发表其独到见解与建议。
5G
探索新路径 尽快融入百业
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,加大5G网络和千兆光网建设力度,丰富应用场景。统筹新兴产业布局。加强质量基础设施建设,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,促进产业链上下游标准有效衔接,弘扬工匠精神,以精工细作提升中国制造品质。
作为新基建的最大驱动力,5G在“十四五”开局之年已经展露新气象。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,北京移动为确保两会所有会场、驻地等核心地点实现5G全覆盖,在重点区域设立了重点基站、核心机房和其他网络设施设备。可以说,随着5G基站的大规模开通,5G应用正逐步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之中。
数据显示,到2020年底,我国累计开通5G基站71.8万个,5G手机终端连接数突破2亿户。截至2021年3月5日,5G行业上市公司已达到263家,总市值为3.61万亿元。与此同时,5G公司表现出较高的业绩增长性,2020年5G行业上市公司预计净利润合计868.30亿元,同比增长331.47%,是“新基建”相关领域中的领头羊。
不过,业内专家认为,当前我国5G的覆盖范围仍然不足,尤其在高铁上的运用更是存在很大拓展空间。
全国政协委员、中国联通集团产品中心总经理张云勇在接受《证券日报》记者采访时表示,5G网络对高速铁路的营运生态尚缺少全面的覆盖支撑。“5G频率高、衰耗大,而高铁速度快、屏蔽强,因此高铁沿线的5G覆盖沿袭4G模式的做法将难以为继,需进一步研究相应的技术方案。”谈到面向高铁场景的无线资源利用的问题,他建议协调4家5G通信运营企业联合开展700MHz低频5G网络的共建共享,推进相关共建共享方案在高铁场景的敏捷应用。
当前央视总台拟规划在京张高铁开办5G+4K超高清冬奥会体育直播节目,张云勇建议,在今后的推动中以此模式为基础,进一步围绕高铁场景,创立连接媒体、教育、文体、娱乐等的5G应用生态,探索依托新需求、新模式、新技术、新方案的建设路径,使重点项目、“名片工程”尽快落地,追求基于5G新基建带来的“一业带百业”的乘数效应。
如何推动5G和经济社会民生百业深度融合,让更多国人用上、用好5G?全国人大代表、河南移动总经理杨剑宇称,产业升级对信息化的需求极为迫切,赋能传统产业网络化、数字化、智能化转型,不断释放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、叠加、倍增作用,需要加快“专网+人才+生态+平台+终端”的5G能力体系建设,推动5G尽快融入百业、服务大众。
人工智能
加大基础研究 加强人才培养
在5G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,人工智能也在深刻改变人们生产生活、学习方式,并推动就业结构优化升级。全国政协委员、百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在接受《证券日报》记者采访时表示:“进一步加强高校人工智能领域专业建设,加快构建人工智能职业技术教育体系,帮助人们掌握新技能,实现高质量就业。”
李彦宏建议,引导校企联合,支持龙头企业成为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力量,共同打造面向高等教育、职业教育的人工智能、深度学习、自动驾驶等课程;支持龙头企业参与新职业论证开发,加大人工智能领域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开发和推广,及时将新技术用于学生和从业人员的技术技能评价中;在政府指导下,引导龙头企业、平台企业,研判产业和人工智能技术融合过程中产生的新需求,加强人工智能领域新业态新场景研究,设立人工智能职业技术发展景气指数监测体系等,并及时发布人才需求预测。
全国政协委员、佳都科技董事长刘伟告诉《证券日报》记者,在今年两会上他对人工智能提出三点建议:一是加大人工智能基础研究投入,项目示范和资金引导聚焦产业基础层薄弱环节;二是增强创新意识的培养,鼓励新技术和新产品在不同应用场景的先行先试,加快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;三是加强人工智能人才梯队建设,促进校企合作,培养以应用型为导向的人才。
全国人大代表,小米集团董事长兼CEO雷军对《证券日报》表示,当前,智能制造已成为做大做强做优中国制造、中国创造的突破口,是推动我国新旧动能转换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。他建议,“以国家为主导、以企业为主体,联合培育形成一批有实力有影响力的智能制造服务平台,破除装备与系统之间的数据壁垒,提供集数据采集、数据处理、数据分析为一体的智能制造数据中心解决方案;加大工业软件研发投入,扭转智能制造‘大脑’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,同时研发若干可供选择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,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步伐。”
全国政协委员、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王美华向《证券日报》记者表示:“人工智能已经深入整个经济社会和我们日常生活。也是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的重要支撑,将会助力行业转型升级。”
(文章来源:证券日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