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在2018年12月,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提出要把5G、人工智能、工业互联网、物联网等“新型基础设施建设”作为我国今后一个时期建设的重点。2020年3月,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进一步提出要加快5G网络、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。为何中央如此强调“新基建”?“新基建”究竟“新”在哪里?
新基建对区域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
在国际经济深度调整、互联网快速升级换代的大背景下,新一轮的基础设施建设既是促进经济起底回稳的重要手段,也是为未来发展打下基础的重要准备,具有“一石二鸟”的效应。
第一,5G基建及应用是所有其他领域新基建的基础性工作,主要包括5G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云计算、物联网、区块链、工业互联网等数字化基础设施,它们是新时代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高度依赖的“电力”和“石油”,是新基础设施与产业的“基础”。
第二,在5G基建及应用基础上,将形成由数字基建带动起来的全新配套设施,主要包括新能源、新材料及其应用领域配套设施、无人化配套设施、卫星太空基建等,以及这些领域对应的其他相关项目。
第三,经过数字化改造的传统基建及其新型细分领域,这一部分主要是经过数字化、智能化改造的传统基础设施,或者是为弥补某些传统基础的“短板”而生的新型细分领域。如传统基础设施的信息智能改造领域(如智慧城市、智慧交通、智慧园区、智慧农业、智慧警务、智慧消防等)、交通运输短板领域(如轨道交通、冷链物流等)、能源行业短板领域(如核电、特高压、充电桩、加氢站、锂电创新等)、环保基建(如污水处理、垃圾处理等)、新旧动能转换项目等。
以5G基建应用为核心与基础的新基建,不仅能带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,而且还将对全社会的经济、社会、文化和生态环境发展带来根本性的变革,必将促进全社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与新的发展形态。
将“新基建”作为项目规划的重点
从2月3日到3月4日,短短30天时间内,中央层面至少5次提及与“新基建”领域相关的内容。不少GDP超过万亿的城市跟进,在2020年的重大项目计划或清单中,将“新基建”作为项目规划的重点。
显而易见,“新基建”并不只是一个新概念,而是2020年基建投资中的“C位”项目。更加值得注意的是,在“新基建”中,5G、人工智能、数据中心、工业互联网等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数字化的基础设施。换句话说,新基建对数据存储、数据处理,甚至数据安全提出了更多挑战。
“新基建”中的安全隐患
“新基建”阐明了新一轮的技术风口,随之而来的便是其中各行业的爆发式增长,尤其是数据存储、数据分析、数据处理。当然,数据安全始终是IT行业及互联网企业绕不开的技术话题。《网络安全法》的颁布,《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标准要求》正式执行,《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》即将出台等,种种措施已经将数据安全置于极高位置。同时,频发的泄露、病毒案件也触动了用户的安全底线。
想想2月份那场曲折离奇的“删库跑路”事件,尽管数据已经全面找回,但是“删库”事件带来的影响还在持续。事发后,该公司深刻地反思和检讨了自身问题,承认公司在数据安全管理和运维人员权限管理上存在明显不足,这一定程度上也为互联网行业敲响了警钟。
可以预见,随着数字基建的开展,需要重点保护的基础设施将大规模增加,不仅要考虑传统网络安全威胁,更要充分考虑新技术本身可能产生的技术威胁。一旦发生网络攻击、数据泄露,它的破坏力或许会不同以往,新基建下的网络攻击将从数字空间延伸到物理空间,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。
“新基建”的进程突然提速,不仅开启了中国数字经济的新进程,也将对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安全挑战。
安全之殇,何以破解?
“新基建”涉及到医疗、通信、电力、交通等多个社会民生行业,面对新基建带来的信息安全挑战,蒲公英智能云已做好充分的准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