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你的电脑”这个概念正慢慢成为过去时,取而代之的是“你的数据”。
——《黑客与画家》
从古至今,人类一直在寻找一种能长久安全保存信息的存储方式。从最初的壁画、甲骨文、木简、竹简等,到造纸术发明后至今广泛使用的纸张,再到信息时代,磁性存储介质、电子信息存储介质的出现,关于信息存储方式的记录一直在不断被刷新。
看看这些创作于一万年前的阴山岩画,它们栩栩如生地记录并展示了当时的人类生活:狩猎、放牧、欢庆……
也许这就是当时部落里某个爱画画的小伙儿随手记录的日常分享,但他肯定万万想不到,一万年后这些当初随手的分享涂鸦,变成了我们研究人类起源、探寻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依据。
有人说是因为分享让我们“链接”了世界;有人说分享不断让我们升级认知体系;也有人说分享让我们的精神世界得到满足;如果加上一个时间轴,再从更高层面的角度来看,分享信息某种意义上就是人类对于自己文明的延续!
1977年9月5日发射的旅行者1号Voyager 1至今飞行了44年,带着人类太空探索的强烈好奇心,飞出太阳系,飞向深邃的宇宙尽头,飞向一条不归之路!在这条路上,它同样向整个宇宙分享了关于地球的信息:一张录制了55种人类的语言问候录音以及各类自然界的声音和27首知名乐曲的“黄金唱片”!
数据的重要性
今天,得益于数字基础设施的高度发达,我们的分享方式变得日益便捷,分享途径也拥有更多选择。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,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的生活点滴,仅仅是随手一拍,信息就可以瞬间传递到全球的任意角落。
不过高度发达的分享技术,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,也产生了新的问题,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数据存储问题。
我们每天会产生海量数据,究竟这个数据有多庞大呢?据权威数据机构预测,到2025年全球每天将创造463EB的数据!这是什么概念?我们来换算一下。1 EB = 1,024 PB = 1,048,576 TB ,也就是说,届时全球每天将产生485486521TB的数据!
而且,随着生活中各种设备接入互联网,我们已经正式迈入万物互联的时代,据估计,未来将有90%的数据会由机器产生,而产生的数据量将在2023 年超过102ZB(1ZB=1024EB)。企业还要开始从物联网(简称“IOT”)等新来源收集传统数据流和新数据流,并要存储、管理、保护所有类型(结构化和非结构化)的数据,并从中发掘商业价值。
可以说,当下我们已经进入到数据驱动万物的时代,数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。企业能够利用海量、多维度的数据创造直接的业务增长,同时还可以优化业务,提升运营效率。
随着数字经济时代来临,数据已经成为继土地、劳动力、资本、技术之后的第五种生产要素,2020年4月9日,国务院首次公布关于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文件——《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》,指出土地、劳动力、资本、技术、数据五大生产要素的改革方向和相关体制机制的建设要求。
这是数据作为五大生产要素之一第一次被写入中央文件中。
国家之所以作出这样的决策调整,是因为数据已经成为影响数字经济的关键因素,数据的应用已经从最早的收集、存储和查询为主,发展到如今的处理与分析为主。而数据的存储成为数据应用技术的基础亦是重中之重,所有基于数据的挖掘和增值都离不开数据的存储。
现在,全球每年产生的数据正在以泽字节(简称ZB)计算,即万亿亿字节--相当于每秒传送数亿本书的数据,生成的数据量在继续以海量的形式不断增加!但是遗憾的是这些海量数据大部分最终都消失殆尽,全球每年仅有不到1.5%的数据被保存下来。如何打破现今这种数据流失的局面,更好更多更长久地保存数据,将是全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所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!
实现数据永存
蒲公英智能云技术团队研发的Tara System,采用分布式碎片化存储技术,以数据享有序列加密解密服务,减灾备份等世界领先科技,是确保档案世界领先科技万无一失的“永生存储”;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数据存储系统,蒲公英智能云整合设备的碎片化闲置空间,解决巨量数据的存储问题。
Tara System采用可扩展的系统结构,利用多台存储服务器分担存储负荷,利用位置服务器定位存储信息,它不但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、可用性和存取效率,还易于扩展。因此,Tara System属于未来传统数据的发展趋势,数据最终归集,实现万物互联也仅仅是时间的问题,从而实现数据永存。
Tara System愿将人们的欢乐回忆永久保存,从儿时的牙牙学语,到中学的调皮叛逆,再到成年后的奔波忙碌,直到老年的悠闲自在……一生很漫长,过程中我们会遇到许多不同的人和事;一生也很短暂,我们想永远记录每一个精彩瞬间,也想把此刻的悲欢分享给最爱的人。
蒲公英智能云,帮您永恒守护最珍贵的回忆,分享此时此刻最真挚的爱。